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念頭:想要徹底改變生活,重新開始。但當這個念頭浮現時,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猶豫與恐懼。許多人即使對現狀感到不滿意,仍然選擇繼續維持在現有的軌道上,抱持著「也許事情會好轉」的僥倖心理。 這種對「重新開始」的掙扎,不僅僅是意志力不足的問題,其背後其實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心理認知與神經系統的運作差異。
一、 害怕歸零:重新開始的心理負擔
對於猶豫是否要「重新開始」的人來說,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負面意涵。
- 努力的高昂成本與零起點的錯覺 如果有人要重新開始生活,在他們的大腦認知中,這意味著必須 「從零開始」 。這項任務被視為一項巨大的工程,需要「大量的努力」。 舉例來說,一位 25 歲、已經成年七年的人,可能會認為他需要投入相當於過去作為成年人所花費精力的 50%,才能從頭來過。更令人沮喪的是,即使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,最終依然是從零開始。
- 沒有「幸福保證」的恐懼 當人們被告知「反正時間都會過去,不如現在就改變」時,他們最深層的擔憂是:「即使我投入了數年的生命進行重大改變,也沒有任何保證我會因此感到快樂」。如果他們將不快樂的情緒帶到了新的起點,那麼這種「重新開始」又有何意義呢?
- 對現狀的適應性 我們之所以常常在糟糕的狀況中繼續前行,是因為人類有驚人的適應能力。資料中提到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:如果你問一個人,寧願在意外中失去四肢而生存,還是選擇死亡,大多數人會選擇死亡。但事實是,一旦事故發生幾年後,大多數失去肢體或四肢癱瘓的人,都會表示他們很高興自己活著,並認為生命很美好。這種適應性,讓我們即使在「很糟糕」的生活中,也習慣性地繼續下去。
二、 猶豫不決的神經認知核心: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
對於那些對重新開始猶豫不決的人,他們的大腦中出現了一些令人著迷的變化。這些變化最終歸結為一種被稱為 「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」 的跨診斷因素。 「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」是許多精神疾病(如憂鬱症、焦慮症、強迫症)的底層心理過程。當生活中充滿巨大的問號時,容忍度低的人就會感到非常掙扎。 影響決策的三個大腦區域變化: 在不願意改變的人群中,有三個大腦區域呈現出異常的協同作用:
- 杏仁核:威脅感知被放大 杏仁核負責感知威脅和計算風險。對於害怕重新開始的人來說,他們對潛在威脅的感知被 「放大」 了。如果詢問他們轉換職業生涯出錯的可能性有多大,他們會回答:「機率非常高」。
- 前腦島:直覺反應過度活躍 前腦島負責產生我們的「直覺」。不願改變的人,他們的前腦島處於 「過度活躍」 狀態,導致他們感受到直覺的數量和敏感度更高。由於我們對危險的主觀體驗就是一種直覺,這些直覺通常會使他們猶豫不決,且方向多是負面的。
- 紋狀體:獎勵預測被降低 紋狀體與獎勵預測有關。這些人對重新開始生活可能帶來的益處(獎勵)的預測會被評估為較低。 這三者產生了協同作用:他們感受到的威脅更大、直覺感受更多、而且預期成功的可能性更低。因此,大腦得出的結論是:「我們不能輕舉妄動,因為前景一片黯淡」。
三、 最大的認知陷阱:消除不確定性並非良策
當我們感到高度不確定時,人腦的核心目標是減少「預測錯誤」,即縮小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。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我們通常會採取兩種策略:7. 迴避與不作為: 如果大腦預期獎勵很低,最安全的做法是「停止期望」或「甚麼都不做」。因為「出錯是危險的」,而「甚麼都不做」則更安全,這就是迴避和拖延的根源。
-
過度思考與規劃: 人們會透過收集大量資訊、過度思考、過度規劃來「完善」他們的預測,試圖將不確定性降為零。
然而,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:當我們透過收集資訊來減少不確定性時,我們並沒有建立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。 擁抱未知的技能: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表現出色,你必須能夠面對未知並勇往直前——容忍不確定性才是真正的技能。 我們之所以陷入困境,往往是因為在年輕時試圖提前「找到所有的答案」並「選擇一條安全的道路」,例如決定成為工程師,然後一輩子走在看似安全的軌道上,但卻可能在 26 歲時變得痛苦不堪。這是一種過早的終結,因為缺乏探索。 探索只發生在未知之中。
- 如果我們預先決定「漢堡是我最喜歡的食物」,我們就永遠不會嘗試其他東西。
- 只有當你嘗試了各種食物(如壽司、披薩、雞腳)之後,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。 這種不確定性本身,正是引導你走向充實結局的資訊。
四、 重新開始不是歸零:技能轉移帶來優勢
如果你的大腦告訴你,重新開始會讓你「從零開始」,那麼請記住:你的計算可能錯了。 當你重新開始時,你並非真正從零開始。
- 技能與經驗的轉移: 你帶走了過去所有的技能和經驗。資料中提到,轉換跑道的人,往往會比那些一直在同一領域的人擁有競爭優勢,因為他們擁有了一套不同的技能。
- 競爭優勢: 即使是看似無關的經驗,也能在新的領域帶來巨大幫助。例如,一位花費七年時間成為僧侶後,在 28 歲才開始醫學院訓練的人,他將在僧侶生涯學到的「理解人際關係、衝突解決、管理自我情緒」等技能,帶入精神病學和商業世界,這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優勢。
結論:你的大腦計算可能錯了
面對不確定性的掙扎,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共同經驗。然而,研究發現,那些經歷了不確定性時期的人,事後幾乎總是會感到更快樂。事實上,一個人重新開始生活的次數,可能與他感到多麼快樂呈現正相關。
因此,如果你正處於猶豫不決中,意識到你的大腦可能正在「放大威脅」並「低估獎勵」,是踏出第一步的關鍵。擁抱未知,因為真正美好的事物,往往就在你所懼怕的不確定性之中。
About Dr. K
HealthyGamerGG 的共同創辦人,專注於解決遊戲玩家和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