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資料,講者談到一對一關係(Monogamy)與多重關係(Polyamory)的許多面向,包括其定義、演化觀點、滿意度以及社會文化層面的影響。 以下是關於這兩種關係的詳細說明:
一對一關係(Monogamy)的定義與演化觀點
關係的兩種形式
一對一關係有兩種形式:
- 性愛專一 (Sexual Monogamy):指的是只與單一伴侶發生性關係。
- 社交專一 (Social Monogamy):指的是與單一伴侶共同生活。
在英國,大多數有孩子的家庭在社交上是一對一的,但性愛專一的比例較低。資料指出,外遇率通常約為 50%,表示其中 50% 的家庭並非性愛專一。
演化與社會建構
- 非天生一夫一妻:從演化角度來看,人類並不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種。講者表示,全球只有約 0.002% 的動物是真正的一夫一妻制。
- 演化上的不利:性愛專一在演化觀點來看並非一個好主意,因為它限制了基因的多樣性。例如,長臂猿雖然共同生活,但雌性會與其他雄性交配以獲得更好的基因,雄性也可能與其他雌性交配,這對牠們來說成本不高。
- 社會建構的產物:一對一關係主要是社會建構(social construct),而非生物演化的結果。在西方社會,這種關係形式的建立是為了社會控制,尤其體現在宗教和法律規則上,例如禁止一夫多妻制,以維持社會秩序、預測行為並確保財產繼承的合法性。
- 文化與宗教的多樣性:在某些文化和宗教中,一對一關係並非唯一規範。例如,某些形式的伊斯蘭教允許男性擁有多個妻子;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某些群體存在一妻多夫制(polyandry),這通常與經濟因素有關,例如為了避免土地因繼承而被分割得過小而無法耕作。
多重關係(Polyamory)的定義與觀點
與「共識非一對一關係」的區別
講者將多重關係與「共識非一對一關係(consensual non-monogamy)」區分開來:
- 共識非一對一關係:例如換伴侶(swinging),僅基於性關係,不涉及情感上的親密關係。
- 多重關係:則是指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和多個情感親密的關係。
多重關係的核心理念
- 追求誠實:多重關係者認為這是一種更「誠實」的人類存在方式。他們認為,如果假装一對一卻外遇,那是欺騙;而多重關係則是在公開、誠實的基礎上,承認並追隨人類天生的驅動。
- 開放溝通:多重關係通常建立在非常開放的溝通基礎上,會頻繁確認參與者的感受和界線。
- 愛是無限的:多重關係者相信,他們的心並不會被分割,而是每次將新的人納入生活時,他們的心就會變得更大,就像一個人可以同時愛很多朋友或很多孩子一樣。
關係滿意度與挑戰
- 滿意度無顯著差異:經過研究證實,一對一關係和多重關係在幸福感和滿意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。講者透過相同的滿意度量表進行研究,結果顯示兩者並無不同。
- 社會偏見是主要挑戰:多重關係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社會的評判和偏見。多重關係者常被視為不道德、不愛人或冷漠,因為他們能夠同時愛許多人,社會認為他們無法真正愛任何人。這導致許多多重關係者選擇不公開他們的關係,特別是對長輩或不了解的家庭成員。
- 嫉妒問題:嫉妒是多重關係中一個較大的挑戰,因為它與社會對一對一關係的既有觀念相悖。
- 個人傾向的差異:講者指出,有些人天生或基因上更傾向於一對一關係,但也有相當多的人會掙扎。然而,這種掙扎與性別無關,更多取決於個人的核心特質、依戀風格、性格、生活經歷和基因等因素。
結論
總結來說,講者認為一對一關係是文化產物,而多重關係則更貼近人類的演化本性。雖然兩者在滿意度上並無差異,但多重關係在社會上仍面臨較多挑戰和偏見。
#愛情#社會學#心理學

About Dr. Anna Machin
演化人類學家,專注於研究人類的愛情、親密關係和友誼的科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