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旅程中,慾望和焦慮往往如影隨形。我們常聽到「快樂源於知足,成功來自不滿」,這句話點出了現代人面臨的兩難。
然而,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在成功與快樂之間做選擇?Naval Ravikant 對此提出了深刻的見解。
理解慾望:追求與放下
慾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,但過多的慾望卻可能成為不快樂的根源。Naval 引用蘇格拉底的故事,他看到市集上的奢華品,卻說:
這世界上有多少東西是我不想要的啊!
這是一種自由的展現。
古希臘哲學家戴奧真尼斯的故事也強調了這一點: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後,遇見住在木桶裡的戴奧真尼斯,戴奧真尼斯請他別擋住陽光。亞歷山大說希望下輩子能像戴奧真尼斯一樣,而戴奧真尼斯則說他不願成為亞歷山大。
這說明了兩種通往幸福的道路:一是透過成功來滿足物質需求,另一則是從一開始就沒有那些慾望。
挑選你的慾望
Naval 認為,我們擁有許多不必要的慾望,這些慾望來自於社會的耳濡目染,並成為我們不快樂的根源。學會挑選慾望至關重要,因為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現出色。過多的追求只會耗費你的精力與時間。
他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:
贏得遊戲的理由是為了擺脫它。
我們玩遊戲、贏得遊戲,然後希望對它感到厭倦,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同一個遊戲。
享受旅程
人生中的大部分收穫都來自於短期的痛苦,以便在長期獲得回報。但這不應使我們成為「受苦上癮者」,將痛苦視為進步的代理,而非痛苦帶來的結果。
事實上,許多成功人士回顧過去時,常說旅程本身才是最有趣的部分,後悔沒有更享受過程。因為旅程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,你生命中 99% 的時間都花在旅程上,不享受它又是什麼樣的旅程呢?
為自己而做
擺脫不必要的慾望,可以透過專注於「我不想大多數東西」來實現。
當你越不渴望某件事,你就越不會為之著迷,也越能以自然的方式投入,為自己而做。這會讓你的工作品質更高,因為你不是為了外部誘因而做,而是樂在其中。
應對焦慮:從內在找回平靜
焦慮是 21 世紀的情緒。Naval 將壓力定義為同時存在兩種相互衝突的慾望時的狀態。例如,你既想被人喜歡,又想做一件自私的事,兩者無法調和時就會產生壓力。
而焦慮則是一種普遍的、無法辨識的壓力,來自於生活中堆積如山、未解決的問題。
解決潛藏的問題
要擺脫焦慮,首先需要辨識和解決那些潛藏的問題。Naval 認為,許多不必要的情緒動盪是可以避免的。他建議透過冥想、寫日記或長時間散步等方式,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緒,從而選擇性地處理問題。
現實世界中,除了身體上的痛苦,其他所有問題都必須先在你的腦海中成為問題,才會真正成為問題。你可以選擇你想要解決的問題,並將精神能量集中於此。
專注於你能影響的事
現代媒體尤其容易使我們陷入這種困境。它像是一個「模因病毒」的傳播機制,將全世界的問題實時灌輸到我們的大腦中,讓我們為那些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感到焦慮。
Naval 建議,將注意力放在你可以影響的本地事務上,先「打理好自己的家」。
沉思死亡
對死亡的沉思也是一個有效的焦慮解方。Naval 提醒我們,生命短暫,一切終將歸零。如果你能時刻將死亡的念頭放在心裡,還有什麼值得壓力重重的呢?
真正的浪費時間,是你沒有全心全意活在當下,當你的心思飄向別處,沉浸在想像的現實中,你就錯過了當下。
擁抱「整體性自私」與自我實現
Naval 提出一種「整體性自私」(holistic selfishness)的觀念。這並非指損人利己,而是指不帶歉意地將自己放在首位。
許多人為了迎合社會期待或他人的慾望而妥協,導致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。要擺脫這種困境,你需要學會果斷地說「不」,尤其是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隨機安排。
靈感稍縱即逝
當你有靈感時,應立即行動,因為「靈感稍縱即逝」(inspiration is perishable)。
當你享受做某件事的過程時,學習效果最好,這也適用於生產力。快樂與自由不僅不會阻礙效率和成功,反而能相輔相成。
找到那種「對你來說像玩樂,對他人來說卻像工作」的事情。如此一來,你會因為樂在其中而超越他人。
避免過早承諾
在充滿選擇的世界中,「過早承諾」是最大的錯誤。不論是人際關係、工作還是居住地點,都要快速迭代,並在發現不合適時迅速退出。
你的直覺和經驗判斷才是最終的決策者,不要讓慾望或一廂情願的想法蒙蔽了你的判斷。
總結
幸福在於安於現狀,不渴望事物有所不同。而焦慮則源於內在的衝突和未解決的問題。
通過選擇性地處理慾望、專注於你能影響的事物、活在當下、並學會「整體性自私」,你將能擺脫不必要的精神負擔,活出一個更自由、更快樂、更高效的人生。
記住,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,不要讓過去或他人的期待束縛了你。

About Naval Ravikant
AngelList 的共同創辦人,知名的企業家與投資人,以其關於財富、幸福和人生哲學的深刻見解而聞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