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承擔重大風險下,實現創業成功與財富累積的經證實策略
許多人夢想著創業成功和財務自由,卻常常被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困。然而,根據知名投資人莫尼許·帕伯萊(Mohnish Pabrai)的觀點,個人創業和財富累積並非必然伴隨高風險。事實上,運用一些經證實的思維模式和策略,你可以在將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,穩健地邁向成功。
創業成功:低風險,高回報的致勝心法
1. 「Dhandho」投資法:贏則大贏,輸則不失分文
「Dhandho」是古吉拉特語中「商業」的意思,但其精髓是一種極低風險的經營方式,目標是**「贏則大贏,輸則不失分文」**。比爾·蓋茲(Bill Gates)、山姆·華頓(Sam Walton)、理查·布蘭森(Richard Branson)等許多成功人士都遵循了這種模式,在不冒風險的情況下建立了巨額財富。核心原則就是將風險最小化,尋求「免費午餐」的機會。
2. 成為「克隆大師」:模仿而非原創
傳統觀念認為創業需要獨一無二的創新,但帕伯萊指出,如果你是一位優秀的模仿者,你將領先人類的 90% 以上。世界很容易接受三到五個同類產品或服務。微軟的許多成功產品(如 Word、Excel、Bing)都源於對現有產品的複製。沃爾瑪(Walmart)創辦人山姆·華頓也坦承自己沒有原創想法,而是借鑒了 Sears 和 Kmart 的模式,並從各處汲取靈感。星巴克的霍華德·舒爾茨(Howard Schultz)也是將義大利的咖啡館概念成功複製到美國。
3. 不放棄日間工作:善用你的「空閒時間」
在創業初期,不要輕易辭去正職工作,因為你的房租和生活費仍有人支付。關鍵在於重新分配你的時間。將原本用於社群媒體、看 Netflix 或聚會的空閒時間,轉移到你的創業項目上。帕伯萊建議工作日每天投入 4 小時,週末每天投入 10 小時。創業的熱情和投入,應該要比你的休閒娛樂更具吸引力,甚至讓你感到「每小時都有高潮」的興奮。創業的目的,是為了**「讓你的音樂傳遞出去」**,即把你內心認為世界需要的事物帶給世界。
4. 專注於「實現自我價值」,而非金錢
創業最糟糕的理由就是賺錢。企業的真正目的是為人類提供令人驚嘆的產品或服務。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,金錢將是隨之而來的副作用。這是一種將內心使命付諸實踐的過程,而非單純的利益驅動。
5. 快速原型開發與傾聽客戶:從「象牙塔思維」中走出
你的初步想法很可能行不通,因為它是你個人的「象牙塔思維」。你必須進行快速原型開發,將你的想法展示給潛在客戶並獲取回饋。客戶會明確告訴你需要做什麼,找到他們的「痛點」。與客戶交流時,要多聽少說,從中提取有用的「信號」,排除「噪音」。成功的商業模式通常是創始團隊與早期客戶之間互動的結果。
6. 嚴格的成本紀律:永遠可以控制的因素
在商業中,成本是你永遠可以控制的因素。沃爾瑪在命名時,甚至考慮到招牌成本而選擇了較短的「Walmart」。即使是奢侈品巨頭 LVMH,其創辦人也對成本控制非常嚴格,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之一。
7. 發現「供給缺口」(Offering Gaps):市場的未竟之處
留意市場上哪些事物應該存在但尚未出現的機會。例如,一個理髮師在一個快速成長但沒有理髮店的新城鎮提供服務,就是利用了「供給缺口」。利用這些缺口時,應從小規模、低風險的方式開始,逐步擴大。
8. 以創造性思維取代資本:幾乎任何企業都能「零資本」啟動
大多數新創公司並非資本密集型,所需資金越來越少,對「腦力」的需求越來越高。理查·布蘭森(Richard Branson)就曾用零資本、零風險啟動了維珍航空。他透過與波音公司談判租賃閒置的巨型客機,並預售機票來籌集資金,證明了任何企業都可以用零資本啟動。
9. 擁抱高頻率的行動與韌性:別被拒絕打敗
不要因為少數幾次嘗試失敗而氣餒,你需要採取更多行動。帕伯萊分享了他創業初期每月寄出 200 封信件給潛在客戶,並持續追蹤直到獲得訂單或明確拒絕的經驗。創業者需要具備韌性,並將這個過程視為一個數學遊戲,追蹤數據以確保成功機率不為零。
10. 成為「給予者」(Givers):宇宙會回報你
根據亞當·格蘭特(Adam Grant)的理論,人類分為給予者、索取者和匹配者。給予者不期望回報,樂於助人,而宇宙最終會反過來幫助他們,使他們最成功。帕伯萊建議,在交易中始終確保對方獲得更多,這種善意會產生複利效應。
11. 建立「可持續的護城河」:鞏固你的客戶群
企業初期可能沒有護城河,但隨著發展,你需要創造讓競爭者難以奪走客戶的屏障。客戶忠誠度可以形成護城河,例如亞馬遜 Prime、Costco 和 Airwan 等會員制度,能夠「鎖定」客戶行為,使其不再只追逐最低價格。
12. 聘用「A 級人才」並「快速解僱」:建立優秀團隊
招募是創始人的第一要務。史蒂夫·賈伯斯(Steve Jobs)和伊隆·馬斯克(Elon Musk)都投入大量時間進行招聘,因為「A 級人才」傾向於與「A 級人才」合作。使用預聘測試可以揭示面試中無法獲得的候選人特質。同時,「快速解僱」正直、智慧和努力工作。
13. 不斷創新:保持企業的進化
IKEA 創始人堅持每個新店都必須包含前所未有的創新,這使其始終保持進化。這意味著在你的日常工作中,即使是例行公事,也應該嘗試一個新的實驗或創新,並使其可衡量。
財富累積:複利魔力與長期視角
14. 影響投資的三大因素
投資的成功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:初始資本(Starting Capital)、跑道長度(Length of the Runway)(投資時間長度)和回報率(Rate of Return)。
15. 善用「72 法則」:計算資金翻倍時間
這是一個數學捷徑,用於計算資金翻倍所需的時間。將 72 除以年回報率,即可得出約略的翻倍年數(例如,7% 回報率約需 10 年翻倍,10% 約需 7 年翻倍)。
16. 複利的力量:曼哈頓的故事
曼哈頓島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複利的力量:即使是微薄的 23 美元(或 2.3 美分),如果以 7% 的年回報率複利增長 400 年,其價值將超過現在曼哈頓土地的總價值。這說明,如果投資時間夠長,「初始資本」和「回報率」的重要性都會降低。複利增長呈現「曲棍球棒曲線」,而非直線增長,它是一種非線性增長。
17. 實用的儲蓄與投資建議
- 量入為出,先儲蓄後消費:將收入的第一筆錢存起來,而不是最後剩下的錢。
- 趁年輕開始投資:你越早開始儲蓄,資金就有越長的時間進行複利增長。
- 投資廣泛的指數基金:你不必追求找到「下一個 Nvidia」等熱門股。只需在券商開設帳戶,投資標普 500 指數基金(S&P 500 index)或購買波克夏海瑟威(Berkshire Hathaway)的股票(BRKB)。採取「設定並忘記」的策略,專注於你的創業事業。避免日間交易,因為這通常只讓經紀商賺錢,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中沒有日間交易者。
18. 「圍繞核心資產」(Circle the wagons):別賣掉你的大贏家
華倫·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指出,在他經營波克夏海瑟威的 50 年間,只有大約 12 項投資真正產生了巨大影響。「圍繞核心資產」不要出售這些「巨大贏家」(multibaggers),即使它們在投資後才顯露出其真正的價值。最大的錯誤往往是「錯失」的錯誤(mistakes of omission),即過早賣出潛力巨大的投資,而不是買入那些最終歸零的投資。
總結
透過這些經證實的策略,你可以將創業風險降到最低,同時透過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,讓財富穩健增長。成功的關鍵在於結合低風險的創業模式、有效的時間管理、對客戶的深度理解、嚴格的成本控制,以及對複利效應的耐心與堅持。

About Mohnish Pabrai
Mohnish Pabrai是一位印度裔美籍的價值投資者、慈善家,同時也是Pabrai Investment Funds的創辦人。